荷花教案

时间:2025-04-05 17:39:39
关于荷花教案模板集合6篇

关于荷花教案模板集合6篇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时常需要用到教案,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案应该怎么写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花教案6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荷花教案 篇1

  活动设计背景

《纲要》中明确指出:教师要“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,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,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。”散文诗欣赏《荷花姐姐的伞》选自幼儿园中班下期语言教材,它是一首优美动听、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,它运用了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反映了美好的大自然现象。

我班幼儿喜欢听文学作品,对文学作品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,但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美、意境美的美感知不足,缺乏联想。

  活动目标

1、有听散文的兴趣,能感受散文语句和内容的美。

2、理解散文内容,尝试理解散文的意境美并能进行联想;理解词语:翠绿、躲、鹭鸶。

3、能注意地听,根据散文的节奏和意境用语言和体态动作表现散文。

  教学重点、难点

理解散文内容,尝试理解散文的意境美并能进行联想

  活动准备

1、知识经验准备

(1)感知夏天明显的季节特点。

(2)观察池塘中荷花、荷叶的形态和雨点(水珠)落到荷叶上的情景。

(3)终点认识鹭鸶、观察翠绿的物品。

2、材料准备

(1)根据散文内容制作课件一套。

(2)情景布置:池塘。

(3)荷花、荷叶、动物头饰若干;轻柔的音乐。

  活动过程:

导入部分:创设情景,激发兴趣。

优美的音乐响起,幼儿围坐在“池塘边”,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进行简单提问:“散文里讲到了什么季节?有谁?荷花姐姐打着一把翠绿的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?”。

展开部分:课件演示, 了解散文内容。

1、,分段播放课件,以递进方式提问。第一段时,老师问:“夏天,荷花姐姐打着一把什么样的伞站在池塘边?翠绿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,你见过什么样的东西是翠绿色的?”第二段时老师问:“荷叶姐姐打着一把翠绿的伞,有谁过来了?是怎么来的?它们来了之后是怎么样在荷花姐姐的伞下的呢?”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,激发幼儿听散文的兴趣,让幼儿有美的享受。最后,老师以:“它们都躲在了荷花姐姐的伞下,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?我们一起来听听。”将幼儿引入了散文的第三段。

教师巧妙地借助课件所展示的画面,帮助幼儿理解并散文内容,突破活动中对个别词语的理解。同时,也为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做了铺垫。

2、教师配乐朗诵,请幼儿闭眼欣赏。

老师问:“听了这篇散文你感觉怎样?你好像看到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”引导幼儿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内容美,从而突破难点。

结束部分: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,联想夏天的意境。

1、幼儿在情景中,站在“池塘边”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,幼儿用动作表现。

2、自主选择角色(头饰),用体态动作和语言自由表现。

  教学反思

上本次活动时因正值夏季来临,结合到季节特征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,目标都基本达到,因活动准备充分,同时过程中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,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采用视听讲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法,使幼儿充分理解到散文的内容,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,为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;游戏中又充分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,所以孩子的参与 性非常的高,如果再上一次,我将在幼儿感受散文意境美的方面进一步做好启发,让孩子们能真正的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!

荷花教案 篇2

  一、课题:荷花(第二课时)

二、执行教师:

三、教学目标

1、实验目标:激发兴趣,引导观察,使学困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。

2、德育目标:激发学生热爱植物、热爱大自然、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。

3、课目内容分解表

4、学习水平描述表

四、教学重点:

1、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,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。

2、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眼前出现的景象。

五、教学难点

通过作者的想象,明白我被荷花美景所陶醉,理解那种被荷花所陶醉的心情。

  六、媒体的选择与组合:

1、设计思想

①本文为名作家叶圣陶所著,为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妙生动,必须借助电教媒体,使语言形象化、生动化、感情化。

②由于作者细致留心地观察,才描绘出颜色美、姿态也美的荷花,而且让我们确实感受到那一池荷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这些都需要使用投影片,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真切地体会到荷花的美,与作者产生共鸣。

③美妙的音乐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,使用录音朗读课文,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荷花的美。

2、媒体选用情况表

  七、教学过程

1、教学过程简述

首先揭示课题,通过观察图画和读课文,弄清课文的二、三自然段反映了图上的内容,四自然段是作者的联想,然后依次讲解每段。最后总结板书结束教学。

教学第一段时,弄清我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方看荷花,为什么我一进公园就往荷花池边跑?一就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?找出能表达我看荷花迫切的心情的词,并指导感情朗读。

教学第二段,主要弄清荷花的美体现在颜色和姿态上,教学时找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,弄清它们的颜色,并体会颜色搭配的美,理解冒字的妙用,再学习荷花开放的三种姿态,最后指导朗读。这部分是教学重点所在,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,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。

教学第三段,主要弄清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,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意思,教学时先指导朗读看看这一朵,很美;看看那一朵,也很美这句话,再找到作者对美丽荷花发出感叹的一句话,弄清它的意思。

教学第四段,主要明白我被荷花美景所陶醉,理解作者被荷花所陶醉的心情,教学时请同学们先齐读,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弄明白作者想象的句子,最后让学生自己看图,听音乐,老师相机提示,进入到作者想象的境界中去。

教学第五段,只须弄清我过了好一会儿,才清醒过来的原因,从而简洁了明了结束。

2、教学教程如图所示。

八、形成性练习

1、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。

2、试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。

九、板书设计

《荷花》一课的教学设计,教者通过对现代媒体的恰当、适时地运用,调动学生仔细地观察,真切体会荷花的美。同时激发学生学习 ……此处隐藏7354个字……>二、初读课文

1、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:读了这篇课文,你有什么感受呢?

2、学生畅谈感受。

3、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?课件展示,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。

三、细读第二段

1、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?

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,想想这段有几句话,你最喜欢读哪几句,为什么?

⑵ 反馈,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。

① 后三句:为什么喜欢?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。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:

“有的刚开,有的全开了,有的将要开。”

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,在比较中读,想象荷花的美。以“荷花是那样美,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?”激发读的兴趣,让学生练读、指名读、评读。

② 第二句:为什么喜欢?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?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。

2、男、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。

3、指导背诵第二段。

四、学习第三段

1、过渡:

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,值得观赏,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。

2、课件展示:看图想象说话。(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)

3、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,讨论。

4、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,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,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。

五、略读第一段

六、配乐朗读一至三段,再次感受荷花的美

荷花教案 篇6

教学目的:

1.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。

2.体会文章景物描写、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、刻画人物性格、表达主题的作用。

3.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、热爱祖国的精神。

第一教时

教学重点:

解题;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。

教学步骤:

一、导入新课:

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,一个中秋节的晚上,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,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,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,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,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。(板书课题《荷花淀》)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,它属白洋淀水域,白洋淀又名西淀,属河北省安新、伍丘、高阳、雄县、容光焕发城5县(市)所辖。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,淀周堤埝环绕,淀内地形复杂,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,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,形成淀内有淀、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。

《荷花淀》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,一提起战争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、血肉横飞,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?

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,是孙犁“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,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”的,最初发表在《解放日报》副刊上,反响很大。孙犁自己还说“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,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,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,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,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,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。当然,这不是最主要的,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,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,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,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,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。”

二、作家作品:

孙犁(1913――1996),原名孙树勋,河北安平县人,现代作家。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,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,当过店员。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。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。解放后,在《天津日报》工作,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,并坚持写作。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、中国作家协会理事。

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《风云初记》,中篇小说《铁木前传》,短篇小说集《白洋淀》、《荷花淀》、《采蒲台》、《嘱咐》,小说散文集《白洋淀纪事》等。

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、朴素洗练,被称为“诗体小说”。他和作家刘绍棠、丛维熙、韩映山、房树民等,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: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,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,充满诗情画意。被称之为“荷花淀”派。

三、分析景物描写特色:

1.提问: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,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,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、活生生的人物形象,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?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?

学生讨论回答。

明确: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、充满活力、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、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。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,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,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,这正是《荷花淀》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,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、审美化的结晶。

2.提问: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?

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:

明确:首先,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。第1段和第3段。

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、空间和劳动对象,语言简练、动听、优美,不仅写了环境,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。

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,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:洁白、银白、透明。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,在皎洁的月光下,“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,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”。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,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。

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:①描写了芦苇、荷花,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。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,所以人民热爱她,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。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。

其次,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。第61段。

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“铜墙铁壁”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”严阵以待,这威武雄壮的景色,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,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,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,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。

到此,全部画面融为一体,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,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,前后画面递进,具有流动感,又层次分明,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。概括起来说,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,水和天,荷和苇无一不美,明丽清纯,让人心醉。这么美的家园,谁人不爱!怎么肯让敌人蹂躏!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。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,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,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,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,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,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。

四、分析情节结构:

提问: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,以抒情见长,不以情节取胜,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。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。

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

五、布置作业:

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。

《关于荷花教案模板集合6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